windows11安装docker
Windows 11下安装Docker并修改安装位置至非C盘教程一、安装前准备1.1 检查系统要求在安装Docker前,需确保Windows 11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系统版本:Windows 11 64位专业版、企业版或教育版(家庭版需通过WSL 2支持)。 硬件要求:支持硬件虚拟化技术(VT-x/AMD-V),并在BIOS/UEFI中启用。 WSL 2要求:已安装并启用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2,且内核版本更新至最新。 存储空间:非C盘预留至少20GB空闲空间(用于Docker安装及镜像存储)。 1.2 启用必要功能打开“控制面板”→“程序”→“程序和功能”→“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勾选以下选项并点击“确定”,等待系统配置完成后重启电脑: Hyper-V(全部组件) 容器 Windows虚拟机监控程序平台 若为Windows 11家庭版,需先安装WSL 2:以管理员身份打开PowerShell,输入命令 wsl --install,重启电脑后完成WSL 2安装。 二、下载Docker安装程序访问Docker官方网站...
快排与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与归并排序:两种高效排序算法的深度解析排序算法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内容,在日常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将深入探讨两种经典的高效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分析它们的工作原理、实现方式、时间复杂度以及适用场景。 快速排序 (Quick Sort)快速排序由计算机科学家Tony Hoare于1960年提出,是一种分治法策略的排序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分而治之”,通过选择一个”基准”元素,将数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所有元素都小于基准,另一部分所有元素都大于基准,然后递归地对这两部分进行排序。 快速排序的实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def quick_sort(arr): """ 快速排序算法实现 :param arr: 需要排序的列表 :return: 排序后的列表 """ # 基本情况:如果列表长度小于等于1,则已经是排序好的 if len(arr) <= 1: return arr # 选择基准元素(这...
关于爬取贴吧的两种网页差异
百度贴吧爬取时两种网页结构的差异百度贴吧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中文社区,其海量的用户生成内容(UGC)是进行市场调研、情感分析、热点追踪的宝贵数据资源。但在实际爬取过程中,很多开发者会遇到“明明XPath规则正确却爬不到数据”的问题,其核心原因在于百度贴吧存在两种差异化的前端渲染结构。 一、前置知识1.1 贴吧URL结构分析贴吧的帖子URL遵循固定格式,掌握后可批量构造爬取链接: 单页帖子URL:https://tieba.baidu.com/p/[帖子ID](默认显示第一页) 分页帖子URL:https://tieba.baidu.com/p/[帖子ID]?pn=[页码](pn参数指定页码,如pn=2表示第二页) 例如:帖子https://tieba.baidu.com/p/789012345?pn=3表示ID为789012345的帖子的第三页内容。 二、两种网页结构的深度对比通过Chrome开发者工具(F12)查看网页源码,我们发现两种结构的核心差异集中在帖子内容容器和发布时间节点,以下是具体对比: 2.1 结构一:传统版(无clearfix后缀)通过“检查”功能定位到...
爬取微博移动端评论
Python爬取微博移动端评论完整教程(基础+常见问题)在数据采集领域,微博作为国内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其评论数据蕴含着丰富的用户观点和舆论倾向。相较于PC端,微博移动端接口更简洁、反爬措施相对宽松,是获取评论数据的优选方案。本文将以Python为工具,从环境搭建到代码实现,手把手教你爬取微博移动端评论,并解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 一、基础教程:从零实现微博评论爬取1.1 环境准备首先需要搭建Python爬虫环境,核心依赖库如下: requests:发送HTTP请求,获取接口数据 json:解析接口返回的JSON数据(Python内置,无需安装) pandas:数据存储与导出(可选,用于生成Excel文件) time:设置请求间隔,避免被反爬(Python内置) 安装命令: 12pip install requests pandas 1.2 核心原理:找到评论接口微博移动端评论通过AJAX异步加载,我们需要先找到真实的评论接口。步骤如下: 打开手机浏览器(或电脑浏览器切换到移动端模式),登录微博账号,找到目标微博(例如:https://m.weibo.cn/...
关于GitHub Pages加载静态文件失败
解决Github Pages不加载Vue框架项目静态文件问题在使用Vue框架开发项目并部署到Github Pages时,很多开发者都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页面能够正常访问,但项目中的JS、CSS等静态文件却无法加载,导致页面样式错乱、功能失效。其实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静态文件的路径配置不当,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配置打包工具的路径以及Github Pages设置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分别以Vite和Webpack两种常用打包工具进行演示。 一、问题原因分析Github Pages部署的项目,其访问路径通常是 https://[用户名].github.io/[项目名]/,而Vue项目默认的静态文件路径是基于根目录(/)的。当项目部署到Github Pages后,静态文件会被请求从根目录获取,而实际静态文件却在/[项目名]/目录下,这就导致了路径不匹配,静态文件加载失败。 二、不同打包工具的配置方法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修改打包工具的静态文件公共路径(publicPath),使其指向Github Pages的项目地址。 如果你不想打包,直接在根目录下有一个index.html静态网页文件。那...
计算机与数学的那些事
学计算机一定要数学好吗?不同岗位需求大不同“我数学不好,是不是学不了计算机?”这是很多想入行计算机领域的人都会问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核心在于你想从事计算机领域的哪个岗位。在我看来,普通开发岗对数学功底的要求并不高,而算法岗和人工智能岗则需要扎实且甚至高于计算机知识本身的数学基础。今天就来详细聊聊不同岗位对数学的真实需求,帮大家消除认知误区。 一、普通开发岗:数学是“加分项”而非“必需品”普通开发岗涵盖的范围很广,比如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移动端开发、全栈开发等,这些岗位的核心是“实现业务需求”,更看重的是编程能力、逻辑思维和业务理解能力,对数学的要求远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 以前端开发为例,日常工作主要是用HTML、CSS、JavaScript构建用户界面,实现页面交互效果。即使是用到React、Vue等框架,核心也是组件化思想和状态管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可能最多就是简单的布局计算(比如用Flex或Grid布局时的百分比、像素换算),连初中数学知识都能应对。后端开发虽然会接触到数据库、服务器等,但更多是掌握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Go)、框架(如Spri...
jsdelivr不可用替代方案
Hexo博客提速实战:cdn.jsdelivr.net不可用对于使用Hexo搭建个人博客的开发者和博主而言,网站加载速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与内容传播效果。不少用户在运营过程中会发现,博客打开缓慢、样式加载延迟甚至部分资源失效,排查后往往能定位到核心问题——默认依赖的cdn.jsdelivr.net在国内网络环境下表现不佳。本文将从问题根源出发,提供一套完整的CDN替换方案,帮助你快速解决Hexo博客速度难题。 一、现象与根源:为什么cdn.jsdelivr.net会拖慢博客?在分析解决方案前,我们先明确cdn.jsdelivr.net导致Hexo博客速度慢的核心原因,避免盲目优化: 1. 网络环境的天然限制jsDelivr作为全球通用的开源CDN服务,其核心节点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等海外地区。国内用户访问时,数据需经过跨境网络链路传输,受国际带宽、路由跳转等因素影响,延迟通常高达100-800ms,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数据包丢失。 2. 资源加载的连锁反应Hexo主题(如Next、Butterfly、Matery)默认依赖jsDelivr加载大量关键资源,包括: 样式文件:CSS框架...
关于Task定时任务的一些事
Spring Boot 定时任务(Task)使用教程:从入门到精通在日常开发中,定时任务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需求,比如定时发送短信、定时生成报表、定时清理缓存等。Spring Boot 内置了 spring-boot-starter 模块,其中就包含了对定时任务的支持,无需额外引入复杂的第三方框架(如 Quartz),就能快速实现定时任务功能。本文将从基础到进阶,详细讲解 Spring Boot 定时任务的使用方法。 一、Spring Boot 定时任务基础1.1 什么是定时任务?定时任务是指在预定的时间点或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执行的任务。在 Java 生态中,常见的定时任务实现方式有 Timer、ScheduledExecutorService、Quartz 等,而 Spring Boot 提供的 @Scheduled 注解则是对这些底层实现的封装,简化了开发流程。 1.2 启用定时任务Spring Boot 中启用定时任务非常简单,只需两步: 添加依赖:Spring Boot 的 spring-boot-starter 已经包含了定时任务相关的依赖,无需额外引入。如果是 Ma...
关于Spring Security的一些事
Spring Security 使用教程:从入门到实战在Web应用开发中,安全永远是不可忽视的环节。Spring Security作为Spring生态中成熟的安全框架,提供了全面的认证(Authentication)和授权(Authorization)解决方案。本文将从基础到进阶,带你一步步掌握Spring Security的核心用法,构建安全可靠的Java Web应用。(对的,这是Spring Security的入门篇) 一、Spring Security 核心概念在开始实战前,先理解几个核心概念,有助于后续学习: 认证(Authentication):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比如登录时校验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 授权(Authorization):在认证通过后,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执行某个操作(如访问特定接口、修改数据)。 SecurityContext:存储当前认证用户的信息,通过SecurityContextHolder可以随时获取。 UserDetails:封装用户信息的接口,包含用户名、密码、权限等核心字段。 AuthenticationManager:认证的核心...
计算机技术
从“卡顿”到“丝滑”:现代计算机技术如何重塑我们的日常交互在十年前,打开一个大型文档需要等待几十秒、视频通话时频繁出现“马赛克”、手机多开几个APP就会闪退,这些场景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司空见惯。而如今,我们早已习惯了“即点即开”的文档编辑、4K画质的实时视频会议、手机后台同时运行十几个应用仍流畅切换——这些“丝滑”体验的背后,并非只是“硬件变好了”这么简单,而是计算机技术在存储架构、网络传输、系统优化等多个维度协同进化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从日常场景切入,聊聊那些“看不见却离不开”的技术进步。 一、存储技术:从“机械等待”到“电子秒达”打开电脑时,系统启动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存储设备的性能。十年前主流的机械硬盘(HDD),就像一个“带转盘的档案柜”:读写数据时,需要先让磁盘高速旋转(通常是5400转/分钟或7200转/分钟),再让磁头移动到指定位置“查找”数据——这个过程虽然比早期的软盘快,但仍有明显的“等待时间”(平均寻道时间约8-12毫秒)。 而现在主流的固态硬盘(SSD),彻底抛弃了“机械结构”,改用NAND闪存芯片存储数据,就像把“档案柜”换成了“电子货...